(编者按:作者毛芷女士,毛秉文将军之女,武汉大学毕业,退休后定居美国南加州。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芷江战役胜利纪念日之际,专撰回忆文章供全美华人华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组委会发布,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该文章文笔流畅、叙事脉络清晰。再现了当年抗战的艰辛和胜利后当地民众的狂喜之情。文章中许多关于芷江会战的描述丰富和弥补了湘西会战的史实细节。)
每次去巴恩斯公园散步,都要走到蒙特利公園市政府的大门口,瞻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民合作纪念碑’,缅怀抗日战争死难同胞,追溯中美軍民,在名城芷江团结御侮、联合战勝日寇的那些岁月。
我是芷江人,我的名字叫毛芷,1939年7月7日,我在抗日名城芷江出生,我為我的名字感到自豪。 抗戰八年,我們全家在湘西的芷江、沅陵住了七年,直到抗戰勝利,才返回長沙。雖然我對芷江沒有太多的記憶,但在高齡老母和其他家人的描述和感染下,我對芷江的生活倍感親切,我似乎親見了我們的父輩為抗擊日寇而浴血奮戰的身影。我們一家人也與芷江人民一起,親歷了抗戰勝利的喜悅。
2001年 12月我返回芷江,作了一次回鄉之旅。一看到象徵勝利的凱旋門,以及用鮮血換來的血字型受降紀念坊,我的心靈為之震撼。這是一座四柱三拱牌坊,正面上端鎸刻著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凱旋門。每個柱子上都刻著一個凝重的V字,這是英語VICTORY(勝利)的第一個字母,象徵著八年抗戰在這裡勝利結束。
1937年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吹響了中國軍民長期抗戰的號角。父亲毛秉文(又名炳文)将军率軍抗擊日寇,挽救民族危亡,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集團軍軍團長,仍兼三十七軍軍長。10月,毛秉文部奉命由陝西帶領部隊增援"八一三”上海抗戰,毛秉文立即率部星夜兼程,趕赴战埸,投入战斗,在藴藻浜一帶與侵華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戰 ,全體官兵同仇敵愾,與日寇肉搏,血戰二十一晝夜,所部一萬余官兵幾全部殉國,毛秉文亦受重傷,被擔架抬下火缐。這就是著名的藴藻浜戰役,毛秉文也因此而被譽為抗日名將,圖像被載入南京圖書館「百年人物」系列。
1938年毛秉文由国民政府军政部派遣,調任湘鄂川黔四省邊區綏靖公署副主任兼軍政部補充兵第三補訓總處總處長,駐紥在湖南芷江,我们一家也由长沙迁往芷江。
那時,我們租住在芷江居民王國寶先生的家里,母親常常描述當年日機轟炸芷江的情形。我還隱約地紀得,那年空襲警報響起,只見十幾架敵機排成品字形飛過來,母親即刻抱起襁褓之中的妹妺,叫外婆牽著我,兄姐們抓起食物干糧,迅急飛奔至防空洞里躲藏。聽到一枚枚炸彈扔下來,那些重磅炸弾從高空落下,烈焰沖天,發出刺耳的呼叫聲。 我們一整天就躲在防空洞里,直到警報解除。許多來不及躲避的人們,不幸身亡,血肉橫飛,慘不忍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芷江機場是盟軍在遠東地區第二大軍用機場。1943年,毛秉文改任湖南省政府委員兼湘西行署主任。這時,芷江空軍基地是中日雙方爭奪的焦點 ,湖南省主席兼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全權委託毛秉文負責湘西軍民的財政收支。毛秉文常常親臨芷江機場,命令徵集民夫十餘萬人,由第九第十兩行政監督專員監督,隨時修復芷江機場。每當機場遭日機轟炸後,成百上千的民眾前去填補彈坑、搶修跑道、運送燃料、搶救傷病、扛飛機引擎…等等。因此,機場即便遭受轟炸,一天左右也可修復,確保了作戰飛機的正常起飞和降落。
" 鐵鳥飛來展雄風"(註1),1944年 美國空軍司令陳納德將軍,率領美國空軍官員,不遠萬里,進駐芷江,與中國軍民合作,共同抵抗日本法西斯主義者的侵略。
陳納德將軍親自組建指揮了"中美空軍混合大隊"。1945年2月25日,中美空軍混合大隊成功突襲日本本土,擊中了日本天皇裕仁的皇宮 ,接著,又不斷地駕駛著戰鬥機、偵察機、轟炸機、運輸機,阻截日軍空襲,攻擊日軍目標,截斷日軍補給線,空中增援地面部隊䓁䓁。由於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為中國的抗日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中國人民尊敬地稱呼為陳納德將軍飛虎隊。芷江空軍基地,成為威脅日軍的心腹之患。
1945年4月初,日軍侵華總司令岡村寧次,發動了最後一次進攻戰,目的是為了奪取芷江機場。日軍兵分三路合围芷江,妄图一举摧毁芷江空軍基地,即日方所謂的芷江攻略战。
4月9日,由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任總指揮,王燿武第四方面軍作為正面主力,在雪峰山上,發動了對侵華日軍的全面反攻。中國陸軍採取節節阻擊,誘敵深入,包圍聚殲方針。這就是為期二個月的有名的湘西會戰 ,又稱雪峰山之戰(1945年4月9日—6月7日)。
4月10日,從芷江起飛的百余駕戰鬥機轟炸機,徹底破壞陽、寶慶、湘潭三角地帶所有的大小公路橋樑,接著輪番攻擊日軍據奌,給敵軍沉重打擊,迫使敵軍潰退。
父親毛秉文曾任職湘軍十年,在湘西一帶清剿地方土匪武裝,對雪峰山地勢民情暸如指掌,而毛秉文又比王將軍年長幾歲,且曾經是王的上司。
作戰期間,王將軍每日必將前方戰況詳告毛秉文;毛亦每日復函王,提供雪峰山地貌特奌及作戰意見;一曰毛接王電,謂溆浦龍潭方面戰况激烈,隆回亦緊張。毛秉文與王將軍用電文互動,擬定了雪峰山戰役反攻的"口袋"方案:爭取友軍支持,從四面八方包圍日軍,一步步引誘敵軍進入雪峰山天險的"口袋",然後聚而殲之。
群山涌動著殺敵的怒吼,一群群風塵僕僕的熱血男兒,一個個為國捐躺的年輕生命,在山巒疊嶂的雪峰山上棲風宿雨、日炙露侵。日本潰軍踐踏著屍體驚慌地奔逃著,可是他們逃不出這個"口袋",中美空軍聯合作戰部隊,駕著一群"鐵鷹",在"口袋"的上空,投下了重磅炸彈,一舉將日軍殲滅。
中國人民是決不會屈服的,由中國陸軍、中美空軍以及地方民兵三方布下了天羅地網,迫使日本鬼子無可逃遁,只有舉白旗投降。湘西會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八年抗戰從此勝利結束。
在湘西會戰期間,毛秉文作為湘西地區最高行政長官,經常派遣民兵五千名,運送糧食武器彈藥到前線。他們同仇敵愾,不辭辛勞,日夜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中出入,給前方將士增加殺敵的勇氣。同時,毛秉文命令在沅陵的《申報》《晨報》,將王方面軍殺敵勇敢及苦戰獲勝情形,擴大宣傳,以振士氣、激勵人心。
在王將軍與中美空軍聯合將日軍擊潰,取得湘西會戰最后勝利時,毛秉文喜不自禁,立即在行署召集各機關首長,及當地士紳開會,籌募慰勞金壹千萬元,由秉文及張烱、胡邁(財政部官員)將錢財送往前方,面交王將軍,以慰勞官兵。王耀武曾致函行署主任秘書劉茂華:“雪峰山戰役(即湘西會戰),賴老成持重之慈公(秉文的字)坐鎮沅陵,確收軍民合作之效。 "王將軍還送給毛秉文繳獲日軍的戰利品吉普車一部,以表達謝意。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堂皇接受中美英蘇四國的波茨坦宣言,宣布無條件投降。
一紙降書到芷江。8月21日,日方乞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8人,於11時20分飛抵芷江,乘坐2輛插著白旗的吉普車緩緩地開向七里橋受降堂,向中國政府和人民乞求投降,八年前囂張一時的日本侵略者終於被趕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五千年中華民族歷史上最輝煌最悲壯的一頁,堅強不屈的中國人民熱血沸騰了,歡呼聲、爆竹聲響徹了中華大地。
我還清楚地記得,芷江沅陵一帶軍民欣喜狂歡的情景:
那天,沅陵 的大街小巷,報童們興奮地呼叫著" 號外,號外,日本鬼子投降了!"滿街的人都好象發瘋似高喊著"鬼子投降了"。抗日重鎮芷江掀起了狂歡熱潮,四鄉民眾的龍燈、舞獅、高蹺等紛紛進城表演。中國的士兵和農民,是抗敵制勝的主力軍,他們出生入死、頑強拼搏、牺牲奉献在战场的第一缐,"不是前人拋血肉,哪得后人唱旋歌"(註2)怎不叫他們興奮呢!狂歡的浪潮此起彼伏,據說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元宵節。
為了紀念八年抗戰的偉大勝利,為了讓世世代代牢記芷江發生的這段歷史,1946年,国民政府和人民在芷江南端七里橋,修建了一座"受降記念坊",第一座牌坊便是凱旋門。
" 不朽豐碑血鑄成"(註 3),芷江凱旋門是一座名垂青史的歷史豐碑,銘刻著中國人民血與火的抗戰歷史,凝聚著中華民族絕不屈服的民族性格,也記載了中美軍民牢不可破的戰鬥情誼。我們要牢記這段歷史,為逝者,也為生者,更為億萬世子孫後代,作永久的歷史見證,開永久的世界和平!
值此隆重記念偉大的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之際,謹以此文祭奠為國捐軀的死難同胞、為中國抗戰而流血犧牲的國際友人,並以此紀念深具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怀的先父。(作者 毛芷)
(註1) 陳納德將軍夫人陳香梅女士詩。
(註2)(註3)為當地民眾撰寫的碑文、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