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真教授:桂南会战是一场不能被遗忘的指标性战役
知名中国近代史学者、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主任杨维真教授,近日应邀在洛杉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世界讲堂”上,为洛杉矶地区侨学界人士做专题学术报告《桂南会战与中期抗战》,配合白先勇先生的《白崇禧与八年抗战》,通过讲述和分析历史史实,将这一段不为人所熟知的抗战历史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将当年的湘桂会战的特点、重要性以及对西南边陲乃至全国政局的稳定、对抗战最终胜利的影响,都作了详尽的阐述。
杨维真教授在主题演讲中介绍,白崇禧将军在抗战中期,曾经担任过桂林行营主任,桂林行营只存在一年多时间,负责中国当年东南半壁江山的抗战指挥。桂南会战就是发生在这一期间,桂南会战由白崇禧将军直接指挥。
一九三九年九月欧战爆发,日本认为这是一个好时机,可以趁机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并胁迫英国、法国,关闭滇缅公路与滇越铁路,造成中国亟需的物资无法运进来,要切断中国的对外交通,这些是桂南会战在当年年底爆发的重要原因。
桂南会战从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五日日军登陆钦州湾开始,到一九四○年十一月三十日日军撤离南宁为止,大概历时一年馀。在这个阶段裡面,大小战斗凡二百馀次,最惨烈的是昆仑关战役。
昆仑关地势险要,是南宁的门户,加上日军进占以后运用各种方式强化当地工事据险而守。当时属于精锐部队的杜聿明的第五军被调到广西,被赋予主攻昆仑关的重任。担任昆仑关主攻的第五军下辖三个精锐师,其中一个是郑洞国率领的荣誉第一师,还有一个就是戴安澜的中国最早的机械化部队二00师。
白崇禧鉴于日军佔地形优势,在昆仑关口两侧高地组成交叉火网,封锁中国军队进攻。他直接打电话告知杜聿明,改变作战方针,採用要塞式攻击法。将日军各据点切割,以团为单位,切断他们彼此的联系,让他们不能相互支援;同时展开分攻合击,逐次缩小包围圈,并切断日军后方交通,以孤立昆仑关敌军。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国军队在优势炮火支援下,终于攻克昆仑关。
日本第二十一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就在昆仑关战役被打死,日本第二十一旅团号称「铁军」,但在昆仑关战役中几乎被全歼,连旅团长都被打死。据当时统计,桂南会战中日本参战部队八十五%伤亡,这在日军的侵华战史中,是很少见的。所以桂南会战在整个抗战中期的战事表现上是很特殊的。
桂南会战、尤其是昆仑关战役,改变中日开战以来的作战胶着态势。昆仑关战役是抗战中期具有指标性的战役。在昆仑关战役中,中国军队主攻,由大量的火炮支援步兵作战,主控战场,这在抗日战史中是不多见的。
桂南会战胜利后,对于稳定当时的西南政局,特别是对一些有可能被汪精卫策动的地方政权和军阀产生了关键的阻赫作用,进而稳定了全国的共同抗战局势。
杨维真教授最后感性地表示,有机会去广西游玩的话,可以到昆仑关去看一看的。这段往事不应该让它淹没,在七十多年前,一批中国青年军人以自己的鲜血阻挡日军的进攻,对国土、对国人,都是重要的往事。
杨维真教授博士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是知名的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军事史专家,著述颇丰。父亲是黄埔第十九期毕业生,参与了八年抗战。杨维真教授的这篇论文将会在今年8月号的《传记文学》上发表,他撰写的另外一篇《白崇禧与桂南会战》将在8月17日中研院近代历史研究所与复旦大学合办的抗战人物研讨会中宣读。(AACYF洛杉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