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由於僑團的自身素質、抑或是擅自揣摩“上意”而為;不知是出於不方便人知的“宗旨”,抑或是受人指使。在南加州華人社區裏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所謂的“愛國”僑團,言談舉止儼然政府外交部門人員,在大談兩岸關系、中美關系之時,其言辭之左、語調之慷慨、立場之堅定。令來自大陸的僑民都感肉麻,更遑論對岸民眾的觀感了。
當來自大陸的學子(子弟)們需要幫助時、當來自大陸的少數民族朋友癱瘓在床時、“愛國”僑團都在忙於“更重要”的事情,而無暇顧及。細心觀察人士發現,近來許多南加州的僑團也已經升格成為了全美的社團,但是在社區服務能力上有否提升卻不得而知。但是回到母國,那一定就是“大僑團”和“大僑領”了。曾經記得在薄熙來主政重慶時,有僑領在媒體上大贊“唱紅歌”之舉。諷刺的是,薄熙來倒臺之後,同一僑領在訪談中的鞭撻之詞,令人不敢相信是出自同一人之口。
目前兩岸之間的關系,在兩岸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經濟層面的合作和互動,有了較為實質和深化的成果。 但是在政治層面,暫時仍無進展,究其原因,當然有民意和互信程度的考量。
兩岸互信的建立,海外的僑民感受可謂有最直接和最具體,曾經接觸過的國臺辦負責人曾表示,國臺辦是中國大陸解釋和執行的部門。他們認為應該鼓勵海外民間社團在增進兩岸民眾感情和互信方面,有所作為。
在大陸政府一再釋放善意和誠意之時,上述這樣的“愛國”僑團和僑領們,不能與時俱進,以“寧左勿右”的立場堅定之姿,在駐外機構的“政治正確”的指導思想之下,這些僑領依然是推薦回國內部門的重點“僑團”和“僑領”。殊不知,海外的民眾稱這些僑團為“促不統會”,與大陸政府的善意完全是背道而馳。
按理說,民間社團不是政府部門的外派或代表機構。在共同服務社區、傳揚中華文化的活動中,增進兩岸民眾的了解和友誼,建立互信。即使沒有交集,也需註意避免產生互相傷害。更加不要在“校友會”之類的活動中,自作聰明的表忠心,破壞互信的基礎,傷害民眾之間的感情。(向東 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