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电影声音魔术师——2019年度美国加州华人30岁以下创业精英访谈

背景:

周婧珏,电影、电视声音剪辑师。本科就读复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南加大电影学院。由她担任声音剪辑指导的电影《玉蝴蝶》《春花》《无言之城》《除夕夜》等入围国内外各大知名电影节, 纪录片《吴龙2018纪录片——举铁十载》于央视体育频道CCTV5播出,并在微博获得上百万点击率。她还负责奥兰多海洋公园的“芝麻街”互动媒体区声音设计,并取得商业成功。2019年,她在由全美中华青年联合会、美国华人公共外交促进会、英文《洛杉矶邮报》联合发起创立的首届加州华人30岁以下创业精英(AACYF Cal C 30 under 30)评选中突围而出,入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华人30岁以下创业精英榜单(AACYF Cal C 30 under 30),此榜单旨在挖掘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瞩目成就的加州华裔、留学生创业青年。

问:你自己如何理解电影行业的创业

周:电影行业里,大多数艺术家都是自由职业者。他们即使为大电影厂工作,大部分也是以项目为基础的“签约”、“合作”关系,不会按月拿固定薪水。我的工作日程是根据每个项目的截止日期来安排的。这个项目结束了,就要尽量保证有下一个项目衔接上。一开始项目“原始积累”阶段,经常需要自己出去找项目,后来做的项目越多,喜欢与我合作的人越多,我的名声就会被合作过的人传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所以现在我一般就通过工作邮件、短信接受项目邀约,然后提前安排未来几个月的工作日程。这跟广义上的创业很像,需要打造、传播个人品牌,也是一个从无到有,需要时间、经验一步步做大做强的过程。

 

问:声音在电影中地位举足轻重,但声音剪辑师究竟做些什么,可能还有很多人不是很了解,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周:我的工作就是让观众以为在电影院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现场录的。如果我的工作做得好,就不会让观众花哪怕一秒时间从电影里跳出来,告诉自己那都不是真的。我要让观众完全沉浸在故事的世界,暂时忘掉现实的存在。具体而言,声音剪辑有几个细分的组别:对白、背景、拟音、音效剪辑。对白是把现场录音中的瑕疵抹去,背景、拟音、音效都是在现场录音基础上重新构造故事世界里的声音。

 

问:这是不是一个相对比较技术的领域?

周:的确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领域。很多导演、制片不懂声音方面的专业术语,但这完全没有问题。如果需要客户在技术层面上告诉我具体该怎么做,那我就是一个纯粹的声音操作员。而恰恰相反,客户通常只需要用自己觉得舒服的表达,告诉我他们脑海中的想象就可以了。他们可以用一些很抽象的词,甚至和声音毫无关系的词,比如“红色”,“干燥”,“坚硬”这种词汇。我的工作就是解读他们词汇背后的意图,猜测他们脑海中呈现的最终效果,然后结合我的经验、创造来用声音达成客户的想象。除此之外,我和客户通常都会有个“共同语言”,那就是故事。我们会坐下来一起讨论人物、主题、故事结构、情节发展曲线等等。因为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声音剪辑一个方向。我们不会把声音从电影中孤立出来,漫无目的地谈创作。

 

问:你是如何成为电影声音剪辑师的?

周:我本科是学新闻的,以前没有想过自己未来的职业会和声音产生关系。但我一直很喜欢听音乐,弹电子琴。可能艺术上有些感觉是相通的,比如音乐和声音,作曲师用音符来表达,我用音效来诉说。后来我在USC电影学院上了一门课,系统学习了从录音到声音剪辑再到混音的全过程,掌握了这项技能,自觉这方面还不错,自此就开始做项目,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把它变成我的职业。

 

问:能谈谈一个你最自豪的作品吗?

周: 《春花》吧,是自己很有感觉的故事。电影从女性视角讲了中国南方一个小村庄里的17岁少女春花,在来自大城市晓彤的新女性独立思想影响下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电影透露出女性主义的精神,同时也通过人物体现了那个时代、那个年纪的人对“女性主义”一种稚嫩粗浅的理解,以至于在面对真正的挑战时,晓彤显示出了她的害怕和脆弱。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真诚的作品。创作过程非常愉快,我和导演有很多默契,我也融入了自己很多的想法,包括巧用水声来表达女孩其中一场戏“压抑的快乐”。最终这个片子也不负众望,拿了很多国内外电影节大奖,比如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洛杉矶国际短片节,还参选了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

 

问:电影行业竞争激烈,你如何成功地在好莱坞占有一席之地?

周:的确好莱坞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这里汇聚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顶尖的电影人才。文化多元,工业体系是它特有的魅力。我在每个项目上,都尽最大努力保持自己的专业度,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体验,以此来积攒、传播我的“个人品牌”。除了专业,我还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个性以及来自中国的文化背景,这些都有助于找到属于我特定的客户群。

 

问: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在这个行业?

周:其实每个项目都有新的挑战,因为故事不同、风格不同,创作的内容都很不一样。比如这次要设计一个机器人的声音,即使之前做过机器人,我也不可能完全复制原来的声音,因为声音需要符合当时当下的质感。而且每一次合作,可能会遇到一个新的导演和团队。和不同的人合作,就会激发出新的火花。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都大相径庭,而我们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彼此,了解对方的创作背景、思维模式,这样有助于培养工作的默契。很多时候,我们会交换很多个人的故事来了解对方。因此,我也和很多工作上的合作伙伴下成为了私下的好朋友。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它通过工作带给我了很多超于工作的乐趣。